日前有報紙媒體報導,入冬後,因為皮膚敏感而上皮膚科求診的民眾,人數多了3~4成!顯然許多人對於入冬如何做好肌膚保養,還是有許多困擾與疑慮。究竟哪些問題,是讀者們心中倍感疑惑,卻得不到解答的入冬皮膚保養迷思?美周報匯集了讀者「私訊」來信詢問的問題,並請專家為大家做出正確的解答。撰文:Tina, 人物圖片提供:理膚寶水, 產品圖片提供:各品牌
本期講解達人: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鄭惠文
如果是健康肌膚者,表皮皮脂膜其實夠健全,倒不一定要擦身體乳。但一些「內在不足」型的皮膚,如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乾癬患者,以及皮膚相當乾燥的老人家,或者皮膚已經開始有乾癢現象者,洗完澡後若能及時補充身體保濕品,必然是好的。另一種則是「外在失調」型的皮膚,也就是很喜歡洗滾燙熱水澡或泡溫泉;喜歡用香皂或強力清潔用品,把皮膚洗得乾澀的人;還有去乾燥地區旅行(像國人最近這段期間,很喜歡去北海道、北京旅遊),肌膚突然無法適應氣候溼度變化者...這種類型的肌膚,也建議沐浴後務必補充保濕護膚品。當然,最正確的作法還是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洗澡時也少用海綿、絲瓜絡、強力清潔劑或潔膚皂,把皮膚原有的皮脂洗淨得太過徹底。
不盡然。護膚品中的保濕成分其實有很多種,油類成分屬於鎖水性保濕劑,作用在於避免皮膚內的水分過度蒸發。但倘若皮膚已經乾到受損,擦太多油性成分其實只是徒增負擔,對改善膚質並沒有幫助!
一般保濕成分可分為親水性保濕成分、鎖水性保濕劑,以及類皮脂膜成分。親水性保濕成分包括我們最熟悉的玻尿酸、尿囊素、甘油、維他命B5等;鎖水性保濕劑則是各種植物性、動物性、礦物性油(凡士林、嬰兒油);類皮脂膜成分則包括角鯊烯、磷脂類成分。最好的作法,就是剛洗完澡後,先補充親水性保濕成分,接著才以油潤感高一點的保濕產品,為肌膚鎖住水分。倘若皮膚已經乾到有刺激、微痛感,那麼則應該利用類皮脂膜成分先修護好皮膚,再幫肌膚依序補水、補油。
肌膚健康的狀態下,不一定得這麼「搶快」。但有些人一洗完臉,皮膚就會感覺非常乾繃刺激不舒服,其實就是表皮結構受損了,如果沒有妥善保養,會先變乾,崩塌離析等老化問題也會跟著出現。我們的表皮結構其實就像一堵「磚塊水泥牆」,一個個細胞就像磚塊一樣,要有宛如水泥的充足細胞間脂質,才能讓這道「牆」,結構平整光滑又強韌。而保濕做不好的皮膚,「水泥」拼命流失也沒補足,「磚塊」當然會開始受損...所以需不需要一洗完臉就快速保養,端看每個人的「牆面」狀態而定囉。
的確是,冬天氣溫下降,出油與痘痘問題都會比較緩和。不過基本的保養三步----清潔、保濕、防曬,還是缺一不可,別因為油與痘困擾減緩,就掉以輕心。
以皮膚科專業觀點看來,皮膚需要的必須基本保養關鍵是:清潔、保濕、防曬。而目前保養品界大量推出的抗老、美白、抗痘產品,其實比較算是特殊機能訴求,因此還是建議大家,根本保養一定要做好,再來談其他的事情。
因為內在不足(皮膚病、老化)、外在失調(氣候影響、過度清潔)等因素,冬天確實很多人會因為皮膚乾癢而求診。不久前我還有一位患者,因為看到網路上的報導,以為自己皮膚發癢是因為有「淋巴癌疑慮」,求診時憂心不已...必須呼籲大家的是:不需要因為網路訊息而讓自己窮緊張,但是,也千萬別把入冬皮膚乾癢問題馬虎帶過。尤其是癢到睡不著的狀況,其實已經影響到人的正常生理作息,對生活品質造成妨礙。因此建議有這類困擾的人,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透過藥物與保養品的輔助,乾癢問題其實可以有效改善的。
很多人一聽到礦物油,就好像聽到塑化劑、棉籽油一樣,覺得一定是對肌膚不好的...其實不見得。只要不是粉刺膚質(一熬夜或身體有些小變化,臉上或背後皮膚容易長一顆顆粉刺),鎖水效果不錯的礦物油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冬季癢又叫做「乾燥型皮膚炎」,顧名思義就是乾燥引起的皮膚發炎問題。如果有冬季癢困擾,其實在還沒到發炎的階段,仍然可以使用保濕類的保養品,舒緩乾癢不適症狀。有冬季癢問題的人,建議遵循「三少一多」的原則,也就是少洗熱水、少用肥皂、少騷抓;多用溫和的保濕乳液或乳霜,只要不會讓皮膚感覺太黏膩,或加入太多香料色素的,對改善冬季癢肌膚都繪有所幫助。
1. 理膚寶水溫和舒敏泡浴露,200ml /NT$550
2. SVR詩芙雅微量元素修護保濕霜,50ml /NT$660
3. 艾芙美燕麥高效舒緩保濕霜,40ml /NT$990
4. 雅漾舒護活泉潔膚凝膠,125ml/NT$810
5. 葆療美OMEGA-3滋潤精華,1oz/NT$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