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農曆新年的第二天,傳統上是出嫁女兒和女婿一起回娘家,與父母、兄弟姊妹相聚的日子,又稱做「迎婿日」,因此許多習俗或禁忌都跟回娘家有關,日期、時間點、帶什麼都很講究,不過隨著社會變遷、觀念與時俱進,有許多傳統習俗都已不合時宜,建議作為參考即可,把握跟家人團聚的機會比較重要!
大年初二是農曆的一月初二,國曆則是今年的1/30,在這天有回娘家的習俗。
「回娘家」應該是初二這天最重要的習俗,但你知道初二回娘家的典故嗎?相傳源自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女兒安慶公主。當朱元璋成功打下天下,建立明朝後,他的女兒安慶公主嫁給了一位名叫歐陽倫的進士。婚後,安慶公主的生活並不如意,常常感到苦悶,於是在除夕這天,安慶公主偷偷返回皇宮,希望能在宮中過年,享受熟悉的家庭溫暖。然而,這樣的舉動與當時的傳統規定相悖。當時,無論身份多麼尊貴,已出嫁的女子在過年期間都應該待在丈夫家,服侍丈夫家族,而不能回娘家過年。
明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大為震怒,立刻命令安慶公主離開皇宮,返回夫家。誰知初一清晨,安慶公主又回到了皇宮。明太祖大怒,命令女兒先回夫家,向夫家的父母拜年且乖乖服侍一天,初二才能再回到皇宮。 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安慶公主初二回宮的消息逐漸在民間傳開並被效仿,也使得「初二回娘家」成為過年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
▲出嫁女兒在初二跟丈夫、小孩一起回娘家的習俗,相傳起源於明朝。圖片來源/pexels
女兒回娘家的時候,要準備一些伴手禮,不能雙手空空,除了表心意,一方面是為了讓父母安心,代表在夫家過得好。禮品數量或紅包金額,都必須是雙數且避開4,以免不吉利。
▲回娘家時要準備伴手禮,不能雙手空空。圖片來源/pexels
閩南語「請女婿」就是指出嫁的女兒與女婿在初二這天一同回娘家,岳父母會準備豐盛菜餚款待女婿。現代人求方便也有不少會選擇在外吃飯,中南部各地就有許多在初二集體吃辦桌的筵席。
▲岳父母會趁著女兒與女婿初二回娘家這天,準備豐盛菜餚款待。圖片來源/pexels
傳統禁忌認為,女兒要在中午以前回到娘家,在娘家也別待到太晚,不能留在娘家吃晚餐,否則會把娘家吃垮,因此請女婿通常是中午時段,不過現代社會只要相約家人方便的時間即可。
傳統觀念較為重男輕女,女子出嫁後除夕與初一都會在夫家度過,因此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更有不少人說女兒如果除夕或初一就回家容易影響未來一整年的運勢,可在返家時包紅包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