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髮女孩請注意!這些行為可能都在偷偷傷害妳的髮根:高馬尾綁太緊、濕髮時直接綁頭髮、沒有每天都有「完全放下頭髮」的時間⋯⋯久了都會讓髮根壓力爆表,還可能會加速掉髮!今天小編整理了 10 個長髮公主們必看的「髮根保護法」,簡單的小習慣就能讓頭皮放鬆、髮根更健康,現在就一起養出強韌的秀髮吧~
想要讓髮根變得強健,必須從飲食、護理與生活習慣三個面向同時著手。在飲食層面上,應該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鐵質、鋅、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D 與 Omega-3,魚類、雞蛋、堅果、深綠色蔬菜以及豆類都是很好的營養素來源。頭皮護理則需要掌握平衡,在保持清潔的同時也要避免過度清洗,水溫不宜過熱,再透過適度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並搭配溫和、不刺激的洗髮產品,營造健康的環境。日常習慣也會大大影響髮根的健康度,務必要有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習慣與適度的紓壓,同時也要減少染燙的頻率、避免過度拉扯。如果出現異常落髮與頭皮問題,就要及早就醫檢查,排除內在因素並對症處理,才能真正守護頭皮與髮根的健康。
▲想要讓髮根變得強健,必須從飲食、護理與生活習慣三個面向同時著手。圖片來源:Pexels
長期將馬尾綁得太緊,可能會導致「牽引性禿髮」(Traction Alopecia)。這是因為毛囊長時間承受著拉扯的壓力,容易在髮際線與太陽穴周圍造成損傷。如果經常感覺到頭皮緊繃疼痛、出現小碎髮或是髮際線逐漸後退,那可能就是牽引性禿髮的警訊。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可以從日常習慣著手調整:綁頭髮時要避免綁得太緊,並且要經常更換馬尾的位置,讓同一個區域不至於長期受力;髮圈要選擇布質或是螺旋的款式,它們比起橡皮筋更能減少摩擦、拉扯。另外,濕髮尤其脆弱,建議要先吹乾後再綁髮,在睡覺時也應該要將頭髮放下,讓毛囊能夠好好的休息⋯⋯這些日常中的小細節都能有效降低髮根的受損風險。如果已經出現牽引性禿髮的徵兆,務必要及早改掉壞習慣,以免讓毛囊永久受損、難以逆轉喔!
▲長期將馬尾綁得太緊,可能會導致「牽引性禿髮」。圖片來源:Pexels
高馬尾雖然俐落、好看,但長時間綁著會持續拉扯頭頂與髮際線的毛囊,導致牽引性禿髮。建議每隔 3-4 小時就要放下馬尾,讓頭髮休息一下,或是改綁低馬尾、側邊馬尾來分散壓力點。如果工作、運動時需要綁髮,可以在中途調整一下位置,避免讓同一個區域長時間承受過多的負擔;回家之後也要盡快放下頭髮,讓毛囊與頭皮能夠充分放鬆,只要養成這個簡單的小習慣,就能大幅降低掉髮的風險。
▲長時間綁馬尾會持續拉扯頭頂與髮際線的毛囊,導致牽引性禿髮。圖片來源:Pexels
傳統的橡皮筋彈性過強,而且表面粗糙,容易在綁髮與拆髮時拉扯髮絲,金屬髮夾則可能會夾傷頭髮、刮傷頭皮。建議可以改用螺旋髮圈、布質髮圈與鯊魚夾等對頭髮較為溫和的配件來固定。螺旋髮圈的設計能夠減少摩擦,拆下時也不會糾纏頭髮;布質髮圈柔軟、不傷髮,特別適合細軟髮的女孩們。如果必須使用橡皮筋,最好選擇表面有包覆布料的款式,並避免綁得過緊或是反覆使用已經失去彈性的舊髮圈,才能真正減少對頭髮與毛囊的傷害,守護健康的髮根。
▲傳統的橡皮筋彈性過強,容易在綁髮與拆髮時拉扯髮絲。圖片來源:Pexels
頭髮與頭皮也需要呼吸和休息的時間。整天綁著頭髮會讓頭皮的血液循環變差,毛囊缺乏充足的養分供應,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髮質變差、生長速度變慢,甚至落髮。建議每天至少要有 4-6 個小時能讓頭髮自然的垂落,尤其是晚上回家後到睡前的這段時間,並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讓毛囊得到充分的休息與修復。
▲頭髮與頭皮也需要呼吸和休息的時間。圖片來源:Pexels
很多人在梳頭髮時會習慣從頭頂直接往下梳到底,遇到打結的話就用力的拉扯,但這樣最容易扯斷頭髮、傷害毛囊。正確的方法是先用手指或是寬齒梳輕輕梳開髮尾的糾結,再逐步往上到中段,最後才從髮根順梳到髮尾;這樣的梳頭髮方式能夠避免將打結往上推,造成更大的糾纏與斷裂,讓秀髮真正保持順滑、健康。
▲很多人在梳頭髮時會習慣從頭頂直接往下梳到底。圖片來源:Pexels
按摩頭皮能夠刺激血液循環,將更多養分、氧氣輸送到毛囊,有助於讓頭髮健康生長。建議每天洗頭時或是睡前,都要用指腹以「畫圓」的方式輕柔按摩整個頭皮,特別是髮際線、頭頂與後腦勺,每次約 5-10 分鐘即可,按摩時可以搭配頭皮精華液或護髮油增加效果,同時幫助放鬆、紓壓,只要能夠堅持這個簡單的動作,長期下來能能明顯改善髮質與髮量。
▲按摩頭皮能夠刺激血液循環,將更多養分、氧氣輸送到毛囊。圖片來源:Pexels
睡眠時間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段,如果睡覺時還讓頭髮處於緊繃的狀態,毛囊就無法獲得良好的休息,長期下來,容易導致髮際線後退,甚至掉髮。最好的方式是完全放下頭髮,自然的入睡;但如果擔心頭髮過長會不舒服或是容易打結的話,也可以用鬆鬆的低馬尾、辮子輕輕的固定。只有給頭髮足夠的休息空間,才能讓毛囊真正恢復健康、活力。
▲睡眠時間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段。圖片來源:Pexels
當頭髮濕潤時,角質層會處於張開的狀態,髮絲的強韌度也會比乾燥時降低約 30-40%,這時候綁頭髮會特別容易拉扯、導致斷裂,甚至造成毛囊受損。洗完頭之後,應該要先用毛巾輕輕按壓,吸乾水分,不要用力的搓揉,讓頭髮自然風乾或是用吹風機的冷風模式吹到半乾以上,再來考慮是否要綁起來。如果真的需要綁髮,至少也要等到頭髮八分乾之後,再以鬆鬆的低馬尾固定,這樣才能減少拉扯與斷裂,守護髮絲的健康與韌性。
▲當頭髮濕潤時,髮絲的強韌度會比乾燥時降低約 30-40%。圖片來源:Pexels
髮尾分岔不僅會影響美觀,還會導致頭髮變得脆弱、易斷。建議每 2-3 個月就要修剪一次髮尾,每次剪掉約 0.5-1 公分即可,不需要剪太多。定期修剪能夠去除受損部分,讓頭髮看起來更健康、有光澤,也能維持髮型的整齊度。如果發現頭髮分岔嚴重,那就有可能是因為染燙過度、缺乏護理或是過度使用造型工具所造成,這時候除了修剪之外,也要調整護髮習慣,才能讓秀髮維持在最佳狀態。
▲髮尾分岔不僅會影響美觀,還會導致頭髮變得脆弱、易斷。圖片來源:Pexels
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需要充足的蛋白質才能健康的生長,而「鋅」則是維持毛囊健康與頭髮生長週期的關鍵礦物質。建議每天都要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像是:雞蛋、魚類、雞肉、豆腐、希臘優格等;富含鋅的食物則包括:牡蠣、南瓜籽、腰果、牛肉與全穀類。此外,也要注意鐵(紅肉、菠菜)、維生素 B 群(堅果、全穀)以及 Omega-3 脂肪酸(鮭魚、亞麻籽)的攝取,這些營養素對於頭髮的健康至關重要。記住,均衡的飲食習慣比單吃保健品還要更有效,從內而外養護才能真正擁有強韌、滑順的秀髮!
▲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需要充足的蛋白質才能健康的生長。圖片來源:Pexels
染髮、燙髮時,都會使用化學藥劑來打開毛鱗片、改變髮質結構,對頭髮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頻繁進行會導致髮絲變得乾燥、脆弱,甚至容易斷裂。建議每一次染、燙頭髮都要間隔至少 3 個月以上,而且要盡量避免同時進行;如果真的需要,也應該要間隔 2-4 週,讓髮絲修復之後再進行下一次染燙。平時也要減少電棒捲、離子夾等熱工具的使用,並在造型前確實塗抹隔熱產品。只有給頭髮足夠的休息與保護,才能維持髮質的健康與強韌呦!
▲染髮、燙髮時,都會使用化學藥劑來打開毛鱗片、改變髮質結構。圖片來源:Pexels
大家平常都怎麼保養髮根呢?歡迎留言跟小編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