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很麻煩?10 個讓錢自動變多的「懶人理財習慣」推薦~高回饋信用卡綁定日常支付、每季檢查訂閱服務、薪水自動轉存⋯⋯自動生財就靠它們!

理財很麻煩?10 個讓錢自動變多的「懶人理財習慣」推薦~高回饋信用卡綁定日常支付、每季檢查訂閱服務、薪水自動轉存⋯⋯自動生財就靠它們!
Esther
  • 編輯:Esther審稿:Celine
  • 更新時間:2025/08/29 11:49

總是覺得理財很麻煩?其實這件事情真的一點都不難,只要養成幾個簡單的小習慣,錢就能自己乖乖長大,連懶人也能輕鬆理財!日常消費刷高回饋信用卡、定期檢查訂閱服務、薪水自動轉存⋯⋯都能默默累積出驚人的財富成果!今天小編就要來分享 10 個能讓錢自動變多的「懶人理財習慣」,一起靠它們來「自動生財」吧~~

 

為什麼要理財?

理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與生活品質的提升。透過合理的規劃收入、支出與投資,我們可以建立緊急備用金來應對突發狀況,累積資產來對抗通膨,並為退休、子女教育、買房等人生重要目標提前準備。理財不僅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更能逐步累積「被動收入」,讓我們在職涯規劃、生活方式、追夢之路上都能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不會被金錢所牽制。簡單來說,就是要學會讓錢替自己工作,而不是永遠都被金錢給束縛住,唯有重新奪回主控權,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理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與生活品質的提升。圖片來源:Pexels

理財很重要嗎?

理財確實非常的重要,它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在持續通膨、社會保障制度面臨挑戰的環境下,如果不進行理財規劃,我們的財富就會逐漸被通膨侵蝕,老年時期甚至還可能面臨經濟困難的問題。理財的重要性體現在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財務安全網」,減少對單一收入來源的依賴,並為人生各階段的需求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理財習慣可以培養我們的風險意識與長遠思維,讓人在面對經濟波動時更有抵抗力;雖然理財需要時間學習與實踐,但這項投資勢必會在未來的數十年中持續的為我們帶來回報,是實現財富自由與人生目標的關鍵基石!


▲理財確實非常的重要,它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圖片來源:Pexels

10 個「懶人理財習慣」推薦

習慣 1|薪水自動轉存

設定「薪資戶」與「儲蓄帳戶」之間的自動轉帳功能,讓每月薪水一入帳就自動分流到不同用途的帳戶裡。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先花再存」的習慣,確保儲蓄目標能夠被優先達成;建議可以依照 50/30/20 法則來區分,將收入自動分配給必要開支、娛樂消費與儲蓄投資,讓理財變成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好習慣。可以開設多個子帳戶,並分別命名為「生活費」、「投資基金」、「緊急備用金」等,讓每筆錢都有明確的用處;當看到儲蓄帳戶的數字逐步累積時,那份踏實感會帶來強烈的正向回饋,也會進一步強化我們繼續理財的決心,讓這個習慣更能長久的維持下去。


▲建議設定「薪資戶」與「儲蓄帳戶」之間的自動轉帳功能。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2|高利活存自動撥款

許多數位銀行會提供 1-2% 的活存利率,遠高於傳統銀行的 0.1%,因此可以利用銀行的自動撥款服務,將閒置資金定期轉入高利率的活存帳戶裡。自動化的操作不僅方便,還能讓每一分錢發揮更高的利息效益,同時維持資金的靈活運用;建議要先比較不同銀行的活存利率與條件,並留意其是否屬於限時優惠,才能避免被短期的高利率給迷惑。更聰明的做法,是同時設定多家銀行帳戶,靈活運用各自的優惠額度上限,讓資金的配置達到最佳效益,真正把錢的價值用到極致。


▲可以利用銀行的自動撥款服務,將閒置資金定期轉入高利率的活存帳戶。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3|固定扣款投資

每個月固定時間自動從帳戶扣款投資 ETF 或是基金,實現「定期定額」的策略,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平均分散市場風險,也能避免自己做出情緒化的進出場判斷。就算市場的波動巨大,長期下來還是能夠累積平均成本效應,非常適合投資新手,或是工作繁忙、無法經常盯盤的人。扣款日期可以選在發薪日的後幾天,確保帳戶有足夠資金,投資金額也要量力而為,與其一開始就設定過高金額而導致中途停扣,不如從小金額開始,並長久的持續下去。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這不只是一種投資策略,更是打開財務自由大門的一把鑰匙。


▲每個月固定時間自動從帳戶扣款投資 ETF 或是基金,實現「定期定額」策略。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4|高回饋信用卡綁定日常支付

選擇符合自身消費習慣的高回饋信用卡,並設定自動扣繳各種固定支出,像是:電信費、水電費、網路費等;同時善用卡片的優惠類別,讓日常的必要支出也能累積現金回饋或是紅利點數,增加被動收入。使用前要先仔細研究各家銀行的回饋結構,才能判斷哪些優惠有真正符合自身需求,但最關鍵的還是控制消費慾望,避免為了追求回饋而過度消費,反而本末倒置;同時也要定期檢視帳單內容,確認每一筆消費的必要性,並善用信用卡的「消費分析功能」來檢討支出習慣,才能真正掌握金錢的主導權。


▲選擇符合自身消費習慣的高回饋信用卡,並設定自動扣繳各種固定支出。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5|帳單自動扣款

將所有「固定帳單」設定成自動扣款,包括:保險費、房貸車貸、各種會費等,不僅可以避免忘記繳費而被收取滯納金與信用受損,還能節省每個月處理帳單的時間成本;而且透過某些信用卡自動扣款,還能額外累積回饋點數。設定時,一定要確保扣款帳戶的資金充足,避免因為金額不足而導致扣款失敗並產生滯納金。另外,也要定期檢視自動扣款的項目內容,確認金額是否合理,並取消不必要的服務;金額比較龐大的帳單,則可以設定扣款簡訊提醒,讓自己能夠隨時掌握財務的狀況,真正奪回金錢的主導權。


▲將固定帳單設定成自動扣款,可以避免忘記繳費而被收取滯納金與信用受損。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6|訂閱服務季檢查

許多人都容易忘記取消不常使用的服務,導致無謂的支出持續累積,建議每一季都要檢視所有的訂閱服務,包括:串流平台、健身房、雜誌、軟體等的月費或是年費,以確保每一筆花費都是值得的。可以在行事曆上設定提醒,定期檢查每一項服務的使用頻率與價值,並取消不必要的訂閱以優化支出;也可以列出所有的訂閱清單,標註月費與上一次使用的時間,如果超過兩個月沒使用,就要考慮將其取消。同時更要留意試用期結束後的自動扣款,以及年度續約的提醒,才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多花冤枉錢呦!


▲定期檢查每一項服務的使用頻率與價值,並取消不必要的訂閱以優化支出。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7|年終、紅包自動存

預先設定年終獎金、紅包等額外收入的分配比例,例如:70% 存入投資帳戶、20% 作為旅遊基金、10% 自由運用⋯⋯這種預先規劃可以避免意外收入被衝動花掉,並讓這些「額外財富」能夠真正轉化為累積資產的力量。建議可以在年初就制定好分配計畫,甚至可以先設定好各個用途的子帳戶,一收到年終、紅包就能立刻按照比例來分配;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避免「反正這筆錢是意外之財」而過度消費的心態,並把資金導向更長遠、更有價值的目標之上。不過重點還是要有紀律的執行這個預先制定的計畫,不要因為一時的消費慾望而動搖,才能逐步累積出長遠的財務成果。


▲可以在年初就預先設定好年終獎金、紅包等額外收入的分配比例。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8|使用自動對帳、記帳 App

選擇一個可以串接銀行帳戶與信用卡的記帳應用程式,讓收支能夠自動分類、統計。不少記帳 App 具備智能分類、預算警示、消費分析等功能,讓人可以清楚掌握金錢流向,不需要手動輸入每一筆交易金額。定期檢視記帳報表,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發現自身的消費盲點,還能在過程中逐步調整理財策略,讓金錢的運用變得更有效率;同時也建議每個月花 10–15 分鐘檢討支出結構,並搭配理財目標設定來追蹤存錢、投資的進度。透過這樣的習慣,就能持續優化財務的狀況,並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財務安全網,讓經濟基礎得以更加穩固。


▲選擇可以串接銀行帳戶與信用卡的記帳程式,讓收支能夠自動分類、統計。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9|每年自動調高存款比例

設定「年度理財檢視時程」,當收入增加時,就可以自動提高儲蓄與投資的比例,讓加薪帶來的額外收入優先用於累積財富而非擴大開支。建議每年調高 1-2% 的存款率,長期下來就能顯著提升資產的累積速度;具體做法是在每年的固定時間(生日、新年等)檢視收入變化,如果年收入有增加,就將那部分的 50-80% 用於提高存款或投資金額。這個習慣的關鍵在於「自動化」的心態,不要因為收入增加就理所當然的提高生活品質,而是要把財富累積視為第一優先。可以透過逐年提高自動轉帳金額,讓這個好習慣自然的內化,成為累積財富的穩固後盾。


▲當收入增加時,就可以自動提高儲蓄與投資的比例。圖片來源:Pexels

習慣 10載具發票自動對獎入帳

使用手機條碼載具儲存電子發票,並將中獎獎金自動匯入指定的帳戶。雖然中獎機率不高,但電子發票完全就是一種能被動增加額外收入的管道,而且還可以配合消費記錄作為記帳參考;許多載具也具備了消費分析的功能,不僅能夠檢視支出結構,還能減少紙張的使用,兼具環保效益與理財便利性。更重要的是,載具還能避免忘記對發票或是中獎發票遺失的狀況,以確保每一筆獎金都能確實入袋。只要定期檢查載具綁定與歸戶情況,就能在無形之中養成數位理財的好習慣,讓發票變成財富累積的一部分。


▲可以使用手機條碼載具儲存電子發票,並將中獎獎金自動匯入指定的帳戶裡。圖片來源:Pexels

大家最想試試哪一種「懶人理財方法」呢?歡迎留言跟小編分享呦!

共有 0 篇留言
訂 閱 電 子 報

掌握第一手國內外美妝新聞、美妝試用、美容保養、流行穿搭、瘦身運動、名人推薦、及最多專業編輯與素人體驗活動的試用報告!

為提供更佳優質內容,本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優化閱讀體驗,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相關政策,更多資訊請參閱 隱私權聲明服務條款
我知道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