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方式不對,真的會越洗越傷髮!以下是 10 個秋冬兩季特別容易犯的「洗髮錯誤」,像是:水溫過高、太頻繁洗髮、洗頭時間過長⋯⋯都會讓頭皮變得脆弱、髮絲變得毛躁!不過只要調整洗髮的習慣,掌握正確的水溫與清潔方式,就能讓頭皮更健康,頭髮更強韌、有光澤囉~~
正確的洗頭方式其實很簡單,重點在於「溫和清潔、避免拉扯」。首先,要用溫水將頭髮完全沖濕,幫助毛鱗片打開,讓洗髮精更容易起泡;接著,將適量的洗髮精放在手心並搓出泡沫,再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約 2~3 分鐘,千萬別用指甲抓撓,因為清潔的重點在於「頭皮」而非頭髮本身。沖洗時,務必要用大量的清水將頭髮徹底洗淨,避免洗髮精殘留造成頭皮問題。洗完後,可以先用毛巾輕壓吸乾水分,不要大力搓揉,因為濕髮時的毛鱗片相當的脆弱,非常容易受損。最後,使用吹風機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由髮根往髮尾吹,溫度不宜過高,吹到八、九分乾即可,這樣既能有效保護髮絲,也能維持頭皮的健康。從洗髮開始養成好習慣,才能真正留住髮絲的光澤與韌性呦!

▲正確的洗頭方式其實很簡單,重點在於「溫和清潔、避免拉扯」。圖片來源:Pinterest
秋冬季節不一定要天天洗頭,重點是根據個人的頭皮狀況與生活習慣來調整清潔頻率。氣溫較低、空氣乾燥時,皮脂的分泌會比夏天少,加上流汗量下降,因此頭皮也不容易快速出油。如果屬於乾性、中性頭皮,每天洗頭反而可能造成過度清潔,破壞天然油脂保護層,導致頭皮乾癢、髮絲毛躁易斷,所以建議乾性頭皮的人可以 2~3 天洗一次,中性頭皮隔天洗即可。不過,如果你/妳是油性頭皮、有運動習慣或是常使用造型產品,那每天清潔還是比較合適,以免造成毛囊阻塞。最重要的是——要觀察自己的頭髮狀態,只要頭皮沒有異味、搔癢與出油不適,就不必強迫自己天天洗頭。懂得調整洗髮的頻率,才能真正讓頭皮恢復健康、平衡。

▲秋冬可以根據個人的頭皮狀況與生活習慣來調整清潔頻率。圖片來源:Pinterest
因為秋冬天氣比較冷,所以許多人會不自覺的把洗頭髮的水溫調高,覺得這樣比較舒服。但溫度過高的水其實會讓頭皮的角質層被過度軟化、油脂被洗的太乾淨,造成保護力下降;雖然短時間可能會覺得「洗的很乾淨」,但時間一長,頭皮反而會變得乾癢、緊繃甚至脫屑。建議將水溫維持在 35~38 度左右,溫熱但不燙,才能在不刺激頭皮的情況下好好的清潔,讓頭皮的油水平衡維持在最穩定的狀態。

▲秋冬天氣比較冷,許多人會不自覺的把洗頭髮的水溫調高。圖片來源:Pinterest
不少人都認為「頭髮洗越久就會越乾淨」,但其實洗頭髮的時間太長,反而會讓頭皮的天然油脂被過度帶走、破壞保護屏障,洗完不只髮絲乾,頭皮也容易出現緊繃、搔癢的感覺。而秋冬的氣候較為乾燥,所以也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建議將整個洗頭髮的流程控制在 5~10 分鐘之內,並著重在溫和清潔頭皮與髮根,不需要長時間停留,讓頭皮不再因為過度清潔而失去保護力。

▲不少人認為「洗越久越乾淨」,但這樣反而會讓頭皮的天然油脂被過度帶走。圖片來源:Pinterest
秋冬的頭髮比較容易打結與產生靜電,如果沒有先梳開就直接清洗,會很容易在清潔時造成拉扯,讓髮絲變得脆弱,甚至斷裂,尤其長頭髮的姐妹們一定會更有感!建議在洗頭之前先用寬齒梳把頭髮梳順,這樣清洗過程也會變得輕鬆許多,還能減少摩擦、避免髮絲受損。這個小動作看似簡單,甚至容易被忽略,但卻是秋冬養護髮質非常關鍵的一步。

▲沒有先梳開頭髮就直接清洗,會很容易在清潔時造成拉扯。圖片來源:Pinterest
覺得洗起來「有泡泡」才等於乾淨,其實是很多人在秋冬洗髮時會犯的錯誤。洗髮精用太多,不只會讓泡沫殘留在頭皮,還可能會因為清潔力過強而導致頭皮變乾。建議可以依照頭髮的長度適量使用,並先加水搓出泡泡,再塗抹到頭皮、髮根,避免直接倒在頭上起泡。這樣不僅能夠大大降低洗髮精殘留的機率,也能減少頭皮的負擔,洗完頭才能更輕盈、不緊繃。

▲覺得洗起來「有泡泡」才等於乾淨,其實是很多人在秋冬洗髮時會犯的錯誤。圖片來源:Pinterest
秋冬時節氣溫較低,所以大家常常會加快洗頭的速度,但這樣可能會導致洗髮精沒有完全沖洗乾淨,殘留在頭皮上造成乾癢、起屑與悶堵感。尤其是髮根與後腦杓的位置最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會讓頭皮變得敏感,甚至出油不平衡。建議在秋冬沖洗頭髮時要比平常多花一點時間,直到用手觸摸完全感覺不到滑膩感為止,讓頭皮能夠真正的保持乾淨、不被刺激。

▲秋冬時節氣溫低,所以大家常常會加快洗頭的速度,導致沒有完全沖洗乾淨。圖片來源:Pinterest
護髮素是用來滋潤「髮絲」的,而不是頭皮喔!很多人會因為秋冬頭髮乾燥,就習慣整頭塗滿護髮素,結果讓毛孔被堵塞,導致頭皮出油、發癢、長痘痘的問題接連出現。護髮素的正確使用方式是只塗抹在「髮中至髮尾」範圍,避開頭皮部分,並確實的沖洗乾淨。這樣不只能夠讓髮絲補足水分與油脂,頭皮也不會因為多餘的養分而變得悶熱、不適。

▲護髮素是用來滋潤「髮絲」的,而不是頭皮。圖片來源:Pinterest
秋冬夜晚特別的寒冷,許多人可能會開始懶得吹頭髮,包著毛巾、帶著濕髮就直接上床睡覺。但濕髮不只容易讓髮絲變得脆弱,長期潮濕也會讓頭皮的環境變差,甚至造成異味、落髮與髮根鬆動等問題。入睡前一定要先把頭髮吹到接近全乾,尤其是「頭皮」的部分,保持乾爽才能避免細菌不斷滋生,影響髮絲健康。

▲濕髮不只容易讓髮絲變得脆弱,長期潮濕也會讓頭皮的環境變差。圖片來源:Pinterest
秋冬的天氣比較乾燥,其實不需要天天洗頭,但很多人還是習慣延續夏天的洗頭頻率,結果越洗頭皮越乾、越出油,油水平衡徹底的被打亂。建議依照頭皮的出油狀況調整洗髮的頻率,2~3 天洗一次就足夠,多觀察自己的頭皮狀態,才能讓髮絲恢復健康、穩定。如果頭髮真的容易扁塌,則可以使用乾洗噴霧與溫水局部清潔代替,這樣不只能夠避免頭皮被過度清潔,油水平衡也不會被破壞。

▲很多人還是習慣延續夏天的洗頭頻率,結果越洗頭皮越乾、越出油。圖片來源:Pinterest
有些人在洗頭髮時習慣用力的搓揉,覺得這樣會「洗的比較乾淨」,但其實這個動作會在頭皮上留下細微的小瘡,加上秋冬氣候乾燥,這些傷口會更容易引起瘙癢、泛紅、起屑等問題。洗頭時應該要用指腹輕柔的按摩,在清潔髒污的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才能讓頭皮在不受傷的情況下維持在最健康的狀態。

▲有些人在洗頭髮時習慣用力的搓揉,覺得這樣會「洗的比較乾淨」。圖片來源:Pinterest
秋冬兩季的氣溫比較低,如果不把頭髮吹乾,會讓頭皮長時間處在潮濕、悶熱的狀態之中,細菌與黴菌也會更容易滋生。這樣不僅會讓頭皮出現異味,也有可能會造成掉髮、髮根變脆弱的狀況。吹頭髮時,一定要先將頭皮吹乾,再處理髮尾的部分,風溫維持溫熱不燙,搭配輕柔的梳理,就能在不傷髮的情況下保持髮絲的乾爽,讓頭皮在秋冬時節也能維持穩定。

▲如果不把頭髮吹乾,會讓頭皮長時間處在潮濕、悶熱的狀態中。圖片來源:Pinterest
大家在秋冬兩季時都怎麼照顧秀髮呢?歡迎留言跟小編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