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最讓人心累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讓人不斷「內耗」的各種負能量!某些看似正常的上班習慣,可能正在默默消耗著我們的情緒;而那些被忽略的心情波動,往往都是身心狀態下滑的警訊⋯⋯今天小編就要來揭秘 5 個「讓人內耗的上班習慣」+ 5 種「身心狀態警訊」,快來看看自己中了幾項吧!!
「內耗」是指:個人或群體因為不必要的思慮、情緒糾結、自我懷疑與內部衝突而大量消耗精神、能量的狀態。在個人的心理層面上,內耗常見的表現包括:過度思考、焦慮、自我批判、猶豫不決⋯⋯讓人疲憊不堪卻沒有實質上的產出;而在組織或團體中,內耗則可能會體現在:部門間的惡性競爭、溝通不良、資源浪費等問題之上,會大大的削弱整體的效能。現代人常常用「內耗」來形容那種——「明明沒有做什麼,卻感到身心俱疲的情況」重點在於,這樣的情緒消耗多半源自於內心,而非外在環境直接造成;長期累積下來,就會逐漸削弱一個人的專注力,甚至消磨掉對生活的熱情。
▲「內耗」多半源自於內心,而非外在環境直接造成。圖片來源:Pexels
想要停止內耗,關鍵在於——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習慣。首先要學會識別「內耗的信號」,當發現自己陷入過度思考或情緒循環中時,可以透過深呼吸、冥想、轉移注意力來打斷這個狀態;同時建立明確的行動計劃與優先順序,將抽象的擔憂轉化為具體可以執行的步驟,避免在未知中反覆糾結。再來,一定要練習接受「不完美」與「不確定性」,認知到很多事情本來就沒辦法被完全掌控,並設定清晰的時間與情感界限,避免自己過度投入或承擔他人的情緒;只有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執念,才能真正的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專注。
▲停止內耗的關鍵在於——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習慣。圖片來源:Pexels
另外,也要試著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適度的運動節奏與良好的睡眠習慣,這些都能有效維持身心的穩定與平衡。最重要的是,務必要學會「自我寬恕」,將注意力從無止盡的自我批判轉向真誠的自我關懷,把思緒放在當下能夠掌握的事情上,而非困在過去的懊悔與未來的憂慮裡,才能有效掌握人生的主導權喔!
這個習慣源自於「對衝突的恐懼」與「討好型的人格」,當你習慣性的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時,心裡就會開始累積大量的負面情緒。每次都有很多想法想要表達,卻遲遲不敢開口,這不僅會讓你在工作中失去自己的聲音,也會讓同事、主管無法真正了解你的想法和需求,進而被賦予更多不合理的責任與工作量。長期下來,不只會嚴重消耗心理能量,還會變成一個像是在持續加壓中的「壓力鍋」,隨時都有可能失控爆發!
▲「習慣把話都吞下去」的問題源自於對衝突的恐懼與討好型的人格。圖片來源:Pexels
職場上的「情緒勞動」是一種隱形的能量消耗,當你必須持續的「演出」與內心感受完全相反的情緒時,這種表裡不一的壓力就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分裂感。假笑的背後往往都隱藏著憤怒、委屈或是無奈的情緒,但為了維持職場上的和諧與自己的專業形象,只能選擇壓抑真實的情感。時間一長,這種情緒偽裝會使人與真實的自我越來越疏離,也會需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來維持這種表面上的平靜,最終可能會導致情緒失衡、身心耗竭,甚至讓自己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與連結。
▲職場上的「情緒勞動」是一種隱形的能量消耗。圖片來源:Pexels
無法拒絕他人請求的背後,往往是因為害怕被討厭、擔心被認為態度不夠積極,或是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不確定感。就算心裡其實一點都不想做,但在經過各種考量之後,還是會選擇答應對方、接下任務。久而久之,工作量就會不斷的膨脹,個人時間也會被他人的需求給全面佔據,屬於自己的重要計畫與休閒時光只能一延再延,甚至還會直接歸零。讓這樣的模式持續下去,不僅會消耗所有的精力,還可能會失去對生活的主導權,最終只能被困在這個難以脫身的惡性循環中。
▲無法拒絕他人請求的背後,往往是因為害怕被討厭、擔心被認為態度不夠積極。圖片來源:Pexels
過度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評價會讓你失去內在的判斷標準,導致未來在做每一個決定時,都要先考慮別人會怎麼想,每個行為都要再三評估是否可能會被批判。這種外在導向的生活方式,會讓你感到疲憊不堪、壓力山大,需要不斷的揣摩他人的心思、調整自己的行為來迎合各種可能出現的期待。不過,即使再怎麼努力的討好,也不可能會讓所有人滿意,反而會在一次次的迎合中耗盡自己,甚至失去原本的熱情與方向。
▲即使再怎麼努力的討好,也不可能會讓所有人滿意。圖片來源:Pexels
雖然「完美主義」看起來是個優點,但它其實就是導致情緒內耗的核心根源!如果在任何事情上都替自己設定了過高的標準,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調整細節,而且永遠都會覺得還不夠好。這種心態會讓你陷入無止盡的修改循環中,進而導致效率低下的問題,還會因為害怕犯錯而變得猶豫不決。完美主義者往往也容易拖延,因為害怕結果不夠完美,所以遲遲不敢開始或是結束任務,不只可能會錯失大好機會,也會讓心理壓力在無形之中加倍累積。
▲雖然「完美主義」看起來是個優點,但它其實就是導致情緒內耗的核心根源。圖片來源:Pexels
內耗到一定的程度時,情緒調節能力就會開始急遽下降,原本可以平靜處理的小事情,也可能變成巨大的引爆點。在這樣的狀態下,就算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評論,也可能會讓你瞬間崩潰;一個小小的挫折,就能讓你的內心久久無法平復。這種情緒上的過激反應,其實是內心壓力的外在表現,長期下來不僅會耗損情緒韌性,還可能讓人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越來越難恢復平衡。
▲內耗到一定的程度時,情緒調節能力就會開始急遽下降。圖片來源:Pexels
內耗會讓人陷入一種「假忙碌」的狀態!每天都很忙、很焦慮又很疲憊,但回頭檢視時,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完成什麼實質性的工作。這其實是因為,大部分的精神能量都被內在的過度糾結與擔憂消耗到所剩無幾,真正能夠投入到工作上的專注力就會變得非常有限。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變得容易分心、反覆處理著相同的事情,或是把大量的時間耗在猶豫和反覆思考上,而不是付諸實際行動。久而久之,不只工作效率會大幅下降,還可能會錯過許多原本可以好好抓住的機會。
▲內耗會讓人陷入一種「假忙碌」的狀態。圖片來源:Pexels
心理的壓力會透過各種生理上的反應表現出來,這其實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的信號!長期的內耗可能會導致頭痛、肩頸僵硬、胃痛、失眠、疲勞感增加等問題,即使醫學檢查都顯示正常,不舒服的感覺依舊不會消失。在高壓的工作日中,這些症狀往往會變得更加明顯,就算週末能夠稍微緩解,卻還是無法完全根除。如果長期忽視這個狀況,身體的不適感就會逐漸加劇,進一步拖垮你的工作表現與生活品質,最後形成身心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難以真正的恢復元氣。
▲心理的壓力會透過各種生理上的反應表現出來,這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圖片來源:Pexels
當大部分的社交能量被內耗感吞噬時,即使只是日常的工作互動,也會變得格外吃力,甚至讓人開始產生排斥感。可能會開始避免非必要的社交場合,盡量減少與同事的交流、閒聊,甚至連回覆工作訊息都覺得是個負擔。這種社交退縮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為你已經沒有多餘的能量可以去應對人際互動中可能帶來的情緒勞動與心理壓力。長期下來,不僅會削弱你的職場支持系統,也可能讓你在關鍵時刻失去重要的人脈與合作機會。
▲當大部分的社交能量被內耗感吞噬時,日常的工作互動也會變得格外吃力。圖片來源:Pexels
嚴重的內耗感會讓你失去對未來的想像力與規劃能力,只想將所有精力都用來應付當下的壓力和痛苦。在這樣的狀態下,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再有長期的目標,也不想去思考未來的職涯發展,只希望能夠平安的度過每一個工作日,不要出包就好。這種「生存模式心態」會讓人變得麻木、機械化,失去了想要成長和改變的動力,對生活的熱情與掌控感也會一點一點的被侵蝕,甚至忘了自己最初想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不再為自己而活。
▲嚴重的內耗會讓人失去對未來的想像力與規劃能力。圖片來源:Pexels
大家有被職場上的負能量給轟炸嗎?會感到內耗嗎?歡迎留言跟小編分享喔!